它和《金刚川》不一样,也许真能成为今年的救市之作!
因为疫情原因,《长津湖》选择撤档,但在不久前,它又高调回归,宣布进军国庆档,这也是国庆档里头,规格最高的一部电影。
这种规格,不仅仅指的是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加入,以及陈凯歌,林超贤和徐克的联合执导,同时,无论是从叙事角度,还是拍摄角度,都站在了很高的角度。
就在9月2日,10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1226件相关遗物从韩国仁川机场启程,踏上回家之路,祖国以最高规格迎接英雄归来。
从2014年至2020年的7年时间里,7批共716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所以,《长津湖》这部从国家层面就高度重视的电影,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的爱国浪潮,而且上映日期又是国庆节,如果故事上没有多大的瑕疵,很大程度上能够成为今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救市之作。
很多人对于导演行列里头的陈凯歌表示担忧。担忧不可避免,毕竟,陈凯歌习惯了在电影里夹带私活,也习惯了把一个简单的道理复杂化。
当年被《无极》支配的恐惧还历历在目,而最近这些年,陈凯歌似乎只是在画面和场面上钻研不少,只有故事,也许还是没有任何长进。
但欣喜的是,本次《长津湖》编剧团队里头,有一个能够讲好故事,并且对于军人刻画完美的人,他就是兰晓龙。
而从最新放出的一支预告片来看,“钢七连”这个曾经无数次出现在《士兵突击》里的队伍,即将完全呈现在《长津湖》电影里,这大概也是这部电影能够成功的最大保障。
之前同类型的《金刚川》,即便斩获了11.27亿的票房成绩,但却也难掩故事上的鸡肋。
同一个故事换了三个角度呈现,既没有悬念也显得枯燥,演员们虽然很卖力,奈何故事内容一塌糊涂,最后能够收获如此高的票房,基本上是爱国情绪推动的。
如果,把《长津湖》和《金刚川》放在同一时间上映,《金刚川》就未必能够取得如此高的票房。
在最新的预告片中,闻名已久的“钢七连”出现了,当战士们逐一报出自己的姓名和编号时,我情绪起伏剧烈,鼻子也变得酸酸的。
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简单的编号,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信仰。
朱亚文饰演梅生,他说:“第一百三十五名战士,梅生。”
李晨饰演余从戎,他说:“第二百二十一名战士,余从戎。”
胡军饰演雷睢生,他说:“第十七名战士,雷睢生”。
吴京饰演伍千里,他说:“第一百二十六名,伍千里。”
易烊千玺饰演伍万里,他最后说:“第六百七十七名,伍万里”。
当镜头一一扫过他们的脸颊时,视死如归的表情,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烽火岁月,一起同他们战斗。
列兵许三多,抗美援朝时钢七连几乎全连阵亡被取消番号,被全连人掩护的三名列兵却九死一生地归来。他们带回一百零七名烈士的遗愿,在这三个平均年龄十七岁的年轻人身上重建钢七连!从此,钢七连就永远和他们的烈士活在一起了!
这是《士兵突击》里的核心台词,也是这部剧的重要主题,而编剧兰晓龙巧妙地将《长津湖》和《士兵突击》联系起来,无形中也将精神继续传递着。
这次的电影,易烊千玺的戏份是最吃重的,我想,他也可能是被钢七连保护活到最后的。
从参军时的眼神坚定,再到踏上战场时的懵懂,最后经过血水淬炼的刚毅,伍万里已经成为了当时十七八岁就奔赴前线的年轻战士的缩影。
影片中还有一段撕下“北极熊团”旗子的镜头,这是志愿军消灭的美军唯一团级单位,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
我也明白为什么兰晓龙对于钢七连有种执念,在《士兵突击》《生死线》和《我的团长我的团》里,不止一次地暗示或明示钢七连,因为这代表着一种中国军人的精神。
《长津湖》的制作规模,投入资金,动用演员数量,以及拍摄时间跨度,都是创下了中国影视之最,可以说是国产战争片“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如果成片真的可以让观众看到中国军人的军魂,那绝对会成为业内标杆。
《士兵突击》里高连长的训导音犹在耳——
你知道七连多少次从尸山血海中爬起来,抱着战友那个残缺的躯体,看着那支离破碎的连旗。那些个千军万马在喊胜利在喊万岁。七连呢?七连没有声音,他们只是埋好战友包上伤口,然后跟自己说我又活下来了,还得再打下去。
来看看当时长津湖的环境——
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当年又是50年不遇的严冬。
所以,我很期待《长津湖》的上映。
战争片,不是让你热血沸腾,而是让你明白战争的残酷,明白和平的不易,明白牺牲的精神,最后,知道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要时刻爱着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