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奕宏一出手,又是国产剧的巅峰,尺度把握刚好,首播好评一片
不可否认,国产罪案剧的尺度是越玩越深,终于越来越对味了。
在《扫黑风暴》刚结束,《云南虫谷》正在热播之际,段奕宏监制的第一部网剧终于上线。
无论是演员、导演,还是摄像、艺术指导,都用上了拍电影的规格。
主演段奕宏,影帝级硬汉,演技毋庸置疑。
曾慧美孜,金像奖影后,在《三夫》里惊世骇俗的表演,让人过目难忘。
摄影指导蔡涛曾、艺术指导吕东、造型设计李华,都是实力派。
如果这还不够,那么《我的团长》成员康火镰、张迷龙、龙文章、虞啸卿聚首,无疑是给这部剧增添了十足的噱头。
这么豪华的主创阵容,妥妥的顶配网剧,故事就更加不用说,简直就是精彩绝伦。
双探,顾名思义,指的是两个“侦探”。
一个是由段奕宏饰演的刑警李慧炎,另外一个是由大鹏饰演的入殓师周游。
前者的人设还说得过去,那么后者凭什么也能成为侦探?
其实,“双探”并非是代指两个人,而是源于在同一天发生了两起案件,被迫形成的双探格局。
北京,一个寒冬的深夜。
李慧炎骑着自行车,在路上偶遇儿子李根,只见他慌张的神色,似乎有什么事情发生。
紧接着,儿子告诉李慧炎,他的同学范晓媛被一个戴面具的人,硬塞进了一辆面包车带走。
随后,画面一转,一个男子拿起来电话:
“孩子什么时候到?”
听来就细思极恐,这个男人和被绑的女孩到底是什么关系?
后来,警方通过调查,发现绑匪躲在了郊区一个房子里。
于是李慧炎带着一个小队前去抓捕,结果绑匪不仅带着人质成功逃离,而且还让李慧炎的同事都受伤住进了医院。
事后,李慧炎耿耿于怀,下定决心要抓到这帮绑匪。
而案件的线索,则指向了一个叫东北双塔的地方。
另一边,同样是那天的晚上。
一个陌生男子闯进了一间屋内,向受害者的身体里注射氰化物,然后残忍地割下他的舌头。
案发后没多久,入殓师周游接到了一个电话,让他把尸体运到法医处。
没想到,等周游到达案发现场,他突然说不出话来。
原来,死者并不是别人,而是他的父亲,两人还约好当晚一起吃饭。
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凶手在现场留下了一张照片,里面有一个印着奇怪符号的碑文。
上网一查才发现,这个碑文指的是——东北双塔。
随着剧情的深入,李慧炎和周游怎么也没想到,这两起看似无关的案件,同时指向一起发生在30年前的惨案。
而在主线之外,还有一条故事线,就是被绑小女孩与杀害周游父亲的凶手相遇。
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却在荒无人烟的冰天雪里相遇,并产生了交集,而且两人还与神秘的“碑文”产生了某种联系。
当各式疑点、庞杂线索,将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张复杂的大网。
一眼看不透结局,但又隐约能够感觉到真相正在步步逼近。
案件之上,是见不得光的黑暗;
案件之下,又是人物不可抗拒的命运。
最终,拨开层层迷雾,故事会如宿命般,最终会汇聚于一点。
于是,一场“双探”探案的故事就此展开。
双主角,两起案件,一明一暗的基调。
故事不仅烧脑,而且层次分明。
整部电影除了展现了冷峻内敛风格之外,还展示了更加饱满张力的叙事功底。
“雪”这个概念,往往在罪案剧里,都是犯罪故事的温床。
一眼望不到头的冰天雪地、神秘黑色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一股罪恶的气息。
在极端的恶劣环境之下,藏着深不见底的人性,以及深不可测的人心。
这种感觉,跟美剧《冰血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只要罪恶的种子被播下,假以时日,就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恶果。
但是在我看来,《双探》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它还藏着不少生活的细节,仿佛是在讲述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比如说,开头的一场戏。
段奕宏饰演的李慧炎,一个略显沧桑的中年男人,和儿子李根生活在北京。
他一出场,嘴上叼着烟,身披着大衣,端着尿盆走在北京胡同,活生生一个老大爷形象。
正因为有如此生活化的情节,对观众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知道,这些年的网剧,但凡有爆款的潜质,往往都不是凭空虚构。
而是在经过精雕细琢后,逐渐向现实题材靠拢。
不仅如此,编剧对于故事的设计,也不再局限于表面,而是内涵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有新意。
而《双探》正是做好了这一点,有场面、有故事、有人物。
据导演费聿竹亲口证实,为了保证真实、接地气的纪实风格,全剧绝大部分镜头都是采用手持摄影完成拍摄,希望呈现出一种既视感。
总的来说,《双探》无疑是一部难得的良心网剧。
所以,从故事需要的角度出发,只拍了16集的故事,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最后,凭借实力取悦观众,这就是《双探》能与一般犯罪悬疑剧拉开差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