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里的万里长城,很“陈凯歌”

2021-10-03 21:06:34 来源:小七追剧站

《长津湖》的票房一路飙升,当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大家才知道票房不足以表达这部电影的好。

三位名导共同导演,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部分,场景、大战斗场面、小战斗场面、文戏等,虽然每个导演分属不同,也没有明确的说每个部分谁来执导,但从风格来看,也能看出是谁拍的。

在电影中有这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那就是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突然打开了车门,万里长城犹如油画般出现在了眼前。

那一刻,电影院响起了“哇”的声音,不仅仅是电影院的人表示震撼,其实对于电影中的人物也是如此。如此壮阔的景象映入眼帘,这山河无恙,岁月静好的样子令人动容。

一看到这一幕,想必很多人心中已有了答案,这万里长城的“浪漫诗意”镜头,也太“陈凯歌”了吧。

其实,陈凯歌擅长拍“诗意”镜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妖猫传》、《我和我的祖国之白昼流星》、《道士下山》等等,都能看到陈凯歌在电影里面展现的“浪漫”和“诗意”。

有不少观众觉得,万里长城这一段“特效味”太重,显得不够真实。明明可以一火车直接拉到战场,为什么中间还要来这样一段呢?

实际上,万里长城这一段有很大的重要。

首先,帮助伍万里这个角色成长。上了火车之后,伍万里就跟余从戎起了冲突,或许是实际上的当兵跟想象中不一样,又或者是孩子心性,总而言之,此时的伍万里只是一个新兵。

但是当看到万里长城之后,原本叛逆,要对着干的伍万里,却愣住了,为什么?因为给了他很大的震撼,也就是在整个时候,伍万里显然变得成熟很多,乖乖的罚站,也听话很多。

那么,为什么伍万里看到长城之后,就安分了呢?因为长城背后的意义。“万里长城”有保家卫国的意思,当初秦始皇修建长城的初衷不就是抵御外敌吗?

历朝历代都在修复、修建万里长城,可不就是抵御外敌吗?长城象征着守护、保护,伍万里在看到屹立不倒的万里长城之后,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长城保卫祖国,志愿军战士入朝作战,也是保家卫国。

万里长城还有一种含义,那就是岁月静好。彼时正是1950年,新中国才成立一年,百姓才过上安稳的日子。

伍千里回家探亲,父母关心的是还打不打仗,毕竟打了一辈子仗,都想过安生日子。伍千里说要回家给父母盖新房子。伍千里离开时,导演给了小渔村一个特写,小渔村安静祥和的画面映入眼帘。

当看到这和平、安静、祥和的一幅画面的时候,想必你也不想打破这份安宁吧?所以,战士们保家卫国,可不就是为了这一幕吗?

还记得指导员梅生说的那句话,他本来都复员回家了,就差打报告了,但他还是来了。老婆骑着脚踏车送了他一百多里地,哭着说能不能别去。

指导员梅生怎么说的?他们可以不打,但是他们不去打,他们的下一辈就要打。

谁都不希望打仗,但有些仗不得不打,他们选择去了,是因为他们想守护着来之不易的和平,想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所以,当看到雄伟壮阔的万里长城,看到宁静祥和的小渔村,这部电影的基调也就奠定了,志愿军为什么入朝?因为想保护这份难得的和平。

不得不承认,在《长津湖》中前几十分钟的文戏很带感,风景画面有着陈凯歌式的浪漫和诗意。陈凯歌用前几十分钟奠定了整部电影的感情基础,这种做法真的很高级。

看了《长津湖》,你是否也对万里长城有独特的情感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