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痛饮“泡尸水”?碧桂园连续三年利润下滑,房价调控被迫转型
业主痛饮“泡尸水”?碧桂园连续三年利润下滑,房价调控被迫转型
有着“宇宙第一房企”头衔的碧桂园,给业主喝了几天的“泡尸水”?
在刚过去的6月底,相信你一定听说过这个无比劲爆的传闻。
事情的缘由,是碧桂园的物业工作人员在对供水池进行日常维护的时候,因为意外溺水身亡。
尽管物业方面及时进行了停水和消杀工作,但是不知道碧桂园的管理层究竟在想什么,非但没有第一时间公布真相,甚至还一度尝试着掩盖事实。
掩耳盗铃式的幼稚做法,直接导致了各种谣言肆意传播,引起小区业主们的集体恐慌。
想到自己很可能喝了好几天的“泡尸水”,怒火中烧的业主们直接堵了碧桂园物业的大门,拉横幅、聚集抗议,要求碧桂园给个说法。
碧桂园方面这才发布声明,表示发现员工溺亡后,就及时停水并把已经泡过尸体的供水池排空。而搜寻到尸体后不仅对水管进行了详尽的消毒,在后续供水之前,还进行了水质检验,确保用水没有问题。
只可惜,这份声明发布的时间,已经是事情发生的一个多星期后。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酵,谣言已经代替了真相。
纵观整件事情的发展经过,不禁让人满头问号。
好歹也是国内房地产的龙头企业,以高端生活品质和五星级服务著称的老品牌,怎么会做出瞒报的蠢事?
连续三年利润下滑,追求高速扩张牺牲服务质量
当一个人变得焦躁易怒,并且昏招频出的时候,说明他正处于压力山大的阶段。
碧桂园也是如此。明明早一些公布真相,及时给出应对措施和补偿手段,就能将这场意外事故妥善收尾,但他们偏偏选择了最不明智的解决办法。
甚至于,那一份发布于7月6日的公告,如果能再早两天,也不至于让6月28日发生的事故,演变成一场“让业主痛饮泡尸水”的谣言。
碧桂园军心不稳,终究还是急了。
他们不想,也不敢再给企业增添不稳定因素。
毕竟,从2018年开始,碧桂园的利润就在不断缩水,从最初将近130%的增长速度,在第二年迅速腰斩,仅剩80%。到2020年,更是只有60%。
虽然今年只过去了上半年,但国家已经出手整顿楼市,各种调控政策接踵而至,就算是从来不关心房价的人,也能感觉到一股山雨欲来的沉重感。
碧桂园作为头部企业,所受到的影响绝对要比一般的房地产企业更大。
而且,今年的2月份和5月份,碧桂园还并购了两家房地产企业,又配售了1亿多股股份,融资超过150亿。在整个物业服务市场中,这样的融资扩张速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钱和精力都拿去疯狂扩张了,服务质量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除了这一次的“泡尸水”事件,2021年上半年间,碧桂园物业服务所涉及的司法案件就有300多起。而2020年有500多起案件,这一年半加起来,几乎占了碧桂园自成立以来所有司法案件的一半。
压力已经足够大的碧桂园,自然是变得束手束脚,在意外情况的处理上,也逐渐没了承担责任的魄力。
而且,碧桂园还处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房地产调控不断加码,碧桂园转型科技型房地产企业
有心人一定早已发现,从几年前开始,网上就很少再有碧桂园的消息。
没有大规模的新闻通稿,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大肆宣传,这几年的碧桂园,好像从主流媒体上消失了一样。
实际上,从碧桂园利润增长开始缩水的2018年开始,他们就开始尝试着转型。
在当时,国家已经开始展现出要整顿房地产的决心。碧桂园深知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开始收回海外投资,转而配合国家政策,创办扶贫实业和高科技产业。
可以说,碧桂园赚到的钱,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开发别的业务上。
除了已有的房地产开发、建筑、服务等业务外,碧桂园在这些年里,已经着手布局人工智能建造、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和新零售等多元化投资组合。
在2020年的财务报表中,碧桂园的研发费用上升至26.49亿元,整个企业的定位,也从纯房企变成了科技型房地产企业。
众所周知的,对大型集团企业来说,转型是件风险和机遇并存的重要环节,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的下场。
但无论如何,“泡尸水”的处理都是碧桂园有错在先,想要挽回信誉,还需要展现出更多的担当才行,否则转型还没成功,先把主业作死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