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意味着什么「封神榜单」

2023-12-22 08:34:21 来源:搜狐

上回咱们说到封神演义的时空设定时说过,小说中设定的起始年代是比开天辟地的时间要早的,按照其时空设定,封神世界中的终极boss似乎应该是鸿钧道人了,因为鸿钧道人是在天地未开之前就得道为圣的,包括盘古在内的创世神都是在鸿钧之后出现的,甚至于封神世界的昊天上帝原则上应该也是晚于鸿钧出现的,但理论上《封神演义》中的昊天上帝应该才是终极boss,地位上应该是不低于鸿钧道人的,实际上诸圣境就这一点上并没有达成共识,这也就是为什么通天教主在气急败坏后想重立地水火风的时候只想到了禀告鸿钧道人的原因。

当日通天教主领着二三百名散仙,走在一座山下,少憩片时,自思:“定光仙可恨,将六魂旛窃去,使吾大功不能成。今番失利,再有何颜掌碧游宫大教?左右是一不做,二不休,如今回宫,再立‘地水火风’,换个世界罢!”左右众仙,俱各各赞襄。通天教主见左右四个切己门徒俱丧,切齿深恨:“不若往紫霄宫见吾老师,先禀过了他,然后再行此事。”

额,这里其实再次确认了封神世界的终极boss归属不明确,代表天道的昊天上帝应该是终极boss,但并没有得到诸圣的认可,为什么?很简单,实力至上的封神世界只认可实力,在没有真的对阵较量之前,谁也不服谁才是常态!从实力上来看,昊天上帝并不是实力最高的圣境,但由于昊天上帝本身是代表了封神世界的天道规则,从地位上来看在封神世界中,昊天上帝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其实力虽然低于外来户鸿钧道人,但地位其实应该是高于鸿钧的,至少是不低于鸿钧的,至于高于老子、元始、通天这些本土神灵的就更不用说了。

确定了这一点,再看回封神榜的意义,就好理解多了。其实就是昊天上帝借由封神榜这件事征招十二仙首门下上天庭干活,看这些仙首的支持程度来判定他们对昊天上帝的臣服态度,无条件支持的自然是好臣下,不愿意的当然要打压一下,宣示一下自己的主权,所以,这件看起来昊天上帝没有半点参与的封神大战,其实质就是昊天上帝给各方设立的投名状,要么臣服!要么打到你臣服!

咱们再看看小说中封神榜的缘由

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

首先交代了元始天尊最近正好闲着了,为什么?因为门下十二弟子犯了杀劫,不通过此杀劫就没办法继续后面的修道课程,所以干脆元始天尊不讲课了,等着自己的弟子们渡过杀劫再说,那闲下来的元始天尊干点啥?正好,昊天上帝给元始天尊派了个活,让他代天封神!所以这里提及元始天尊“闭宫止讲”并不是说他的十二弟子是所谓的仙首十二,而是交代了为什么封神这件事是由元始天尊来做的缘由,那么这件事元始天尊为什么愿意接下来呢?很简单,他就是仙首之一,昊天上帝就是要他们称臣的,他也没想当刺头,当然就接下来了。

再看,“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这句话是对应之前咱们说的关于终极boss地位的声明的,所以这里的仙首十二并不是阐教十二仙,而是包括鸿钧道人、元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接引道人、准提道人、伏羲、神农、轩辕、女娲、瑶池金母、姬昌在内的十二个修行势力代表,他们分别代表了玄门(阐教、截教)、西方教、人道、妖族、天界,所以,昊天上帝是要三界中的修行人臣服自己,这才是“仙首十二称臣”的真意。

相信这十二个圣人的名单中,大家对大部分都不会有异议,只是人族的姬昌怎么会混进去了,其实人族的姬昌是小说中罕见的人族封圣的存在

姬昌忠心不二,为国为民,实邦家之福臣。道合天地,德配阴阳,仁结诸侯,义施文武,礼治邦家,智服反叛,信达军民,纪纲肃清,政事严整,臣贤君正,子孝父慈,兄友弟恭,君臣一心,不肆干戈,不行杀法,行人让路,夜不闭户,路不失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

当然作为书中明确的圣人,姬昌在昊天上帝那估计分量不太够看,其实小编也觉得这种修行界的事情,姬昌就不应该掺和,将他换成孔宣或者燃灯道人也许更适合一些,换成孔宣是因为孔宣也可以代表妖族了,毕竟最后他作为准提的坐骑也是参与了封神圣境大战的;至于说燃灯,其实虽然书中说他是“仙人班首,佛祖源流”但个人觉得他似乎分量也不够。

好,咱们继续看“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这里就比较直接了,三教并谈“阐教、截教、人道”很多朋友就觉得这三教的代表分别就是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和老子,老子是人道的教主,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老子是书中说明了的“掌教大老爷”,掌的是阐教!

我为你赶入玉虚宫,讨你魂魄,复入大罗宫,蒙掌教大老爷赐太极图救你,不意失在落魂阵中。

所以,老子只能代表阐教,那么人道的代表是谁呢?其实他们就是火云宫三圣,也只有他们三人能够代表人道(人族),为什么?大家可以看看后面的说法,“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大家注意这种人族气运交接的事情谁能定下来?当然就是代表人族气运的三皇啊,所以显然火云洞三圣是参与了封神榜的签订的,那还有谁参与了封神榜的签订呢?按理来说女娲也应该参与,但看女娲对纣王的反应,女娲应该是没有出席的,应该是由伏羲代为表态的,这也是为什么妖族在封神榜上没有太好位置的原因了,而西方教的二位圣人应该也没有参与此次三教共佥,因为最终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名单中并没有西方教的门下,当然最后为了表明西方教对昊天上帝的臣服和对封神榜的认可,最后的封神名单中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外又专门增加了四大天王和哼哈二将六位西方教的神明,所以最终的封神名单是三百七十一人。所以这十二仙首中真正参与三教共佥封神榜的应该只有老子、元始、通天、伏羲、神农、轩辕六人,分别代表阐教、截教、人道三教,但真正代表了包括阐教、截教、人族、妖族、天界的态度,仙首十二中已经有大半表达了对天庭的善意,对昊天上帝的臣服,封神榜是可以作为三教协议的规则存在的。

所以这样来看的话,封神榜的意义其实就是各方势力的一个投名状,积极参与并提供人选就表明了对昊天上帝的臣服,所以鸿钧道人积极安排门下三弟子积极应对封神榜,并借机会清理玄门弟子;火云宫三圣借机完成了人族的权力交接,兴周代商,同时也安排了大量的人族精英进入天庭,可以说人道是贯彻比较到位的;而对封神一直消极应对的通天教主最后差点截教覆灭,自己也被鸿钧道人带走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