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评分豆瓣「美丽人生电视剧豆瓣评分」

2024-01-17 08:35:05 来源:搜狐
前言:《美丽人生》获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该片荣获70项国际大奖,51项提名。其中还包括第51届戛纳电影评审团大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第42届最佳影片意大利金像奖,第52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等等。一部影片能获得这么多荣誉,堪称世界经典影片,其中的闪光点肯定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豆瓣评分9.5分的《美丽人生》是1997年由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兼导演罗伯·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黑色喜剧。

一如片名,那和煦温暖的阳光,充满智慧的幽默,深深的爱恋、舐犊之情以及对待苦难乐观面对的情怀贯穿整个故事。故事大概发生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意大利,犹太青年基多(罗伯,贝尼尼)邂逅美丽的教师朵拉(尼可莱塔·布拉斯基),他彬彬有礼、幽默风趣,历经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后,天遂人愿,两人幸福美满生活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长,纳粹的势力日益强大,法西斯下的基多和儿子被强行送往犹太人集中营,朵拉毅然同行,与丈夫、儿子分开关押在一个集中营,聪明乐观的基多哄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奖品就是一辆大坦克,儿子天真、快乐的生活在纳粹的阴霾之中。故事的前半段——整个故事铺垫,讲述的是聪明、乐观的基多和美丽、善良的朵拉相遇、相爱以及相知相伴的爱情 一,相遇——奇迹般的偶遇,朵拉不小心从她塔楼上跌落到刚修完车来洗手的基多的怀里。

犹太青年基多到一个意大利镇上准备以开书店为生。基多和好友开车游玩,由于刹车失灵,他们误冲进了国王巡视的道路上。后来基多修完车去洗手,路过谷仓塔楼,看到一个小女孩,对她说:自己是国王,跟公主有约。这时朵拉不小心从塔楼跌落下来,刚好跌到基多怀里,基多对怀里的姑娘说:早安,我的公主。基多对朵拉一见钟情,他们的爱情便慢慢开始了。

这是影片的开始,男、女主角入场,基多和朵拉的相遇。

二,相爱、相知——历经诸多嘀笑皆非的周折,天遂人愿。

为了制造与朵拉见面的机会,基多假冒视察朵拉学校官员,买朵拉观看的歌剧同场票,甚至从朵拉的前男友面前截胡,与朵拉来了一场状况百出却又温馨浪漫的雨中漫步。

朵拉想要回家了,基多想要留住朵拉。基多在送朵拉回家的路上向她表白。

朵拉在母亲的威迫下要和政务官订婚。但她并不想嫁给政务官员,从订婚宴上逃走,坐上了基多骑来的绿马。

三,相伴相惜——终于在一起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孩子不喜欢洗澡,躲进柜子。基多买了花回来,把花放在柜子上,发现了孩子躲在里面。孩子让基多保密。朵拉出来了说:好漂亮的花。基多说:那我把花召唤过来。基多对着柜子说:柜子,过来。孩子突然从柜子里跑出来大喊:早安,公主。普通人家的温馨生活画面。

孩子生日当天,朵拉回到家,家里一片狼藉,基多和孩子被上了抓捕犹太人的车,基多对儿子说:这是一场送给你生日礼物的游戏。朵拉不是犹太人,但她毅然要求一起去集中营。

以上是影片的前半场,影片结构清晰,巧妙。导演的伏笔和铺垫也很到位,事情的发展,故事的转变因果关系很是明确。影片的上半场是浪漫邂逅爱情故事,对影片下半场冲击力较大,它在影片中主要有三个作用:1.从影片的叙事结构上——影片后续情节的伏笔和铺垫

导演的用意显然并不是讲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耗费近一半的片长讲基多与朵拉的爱情,既为后半部分的集中营生活做铺垫,又为后面发展的故事埋下伏笔。

2.从影片主题的表现形式上——前后隐性又明显的鲜明对比

从一开始基多的搞笑出场就可以看到导演想营造一种喜剧的氛围,导演以喜剧的表现手法来展现一个如此感人的故事。

影片后半部分,黑色幽默发挥到极致,在悲伤情境中营造喜剧氛围,强烈的反差导致更加鲜明的效果。

3,从影片的内容角度来说——前后安排合理,又突出重点内容。

影片的前半段内容幸福、美丽。普通老百姓生活在和平下的真诚快乐,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浪漫画面,衬托出后半段内容的。

影片后半部分并没有全景式的展开战争以后悲惨的画面,而是选取普通人和普通家庭在战争中所受到的深重苦难的遭际,他们以感观的风趣、乐观面对,使得观众悲凉油然而生,从而更突出了这部黑色喜剧。

前半段的“美丽人生”和后面的“战争”似乎是一场驳论,意犹未尽。故事的后半段——整个故事的灵魂,一样的残酷现实,别样的人生。基多如何在危机四处的环境中维护儿子,如何在跟妻子分开,看不到未来时让妻子安心。 一,基多为了不让孩子童心受到伤害,编织善意、美丽谎言。

在纳税集中营,面对集中营的黑暗和残暴,基多一直保持乐观。知道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低,为了孩子心灵不受伤害,基多利用想像力撒谎说,为了他即将到来的生日,他们正准备一个游戏,规则是不吵闹,不吃零食,集中营所有人都是游戏的参与者,并坚信一定会胜出,届时将于得到坦克作为奖品。

儿子信以为真,虽然在集中营忍受煎熬,充满绝望的环境里,基多还是乐观的每天陪孩子继续玩这个“游戏”。小心翼翼呵护孩子纯洁幼小的心灵。

二,每次遇到问题,都积极想办法解决。

在集中营如此残酷的环境中,既要做大量苦力,还要克服有可能下一秒死去的恐惧。

当纳粹需要翻译,不懂德语的基多冒充翻译,把集中营的规则演说成游戏规则,听得营友们目瞪口呆,但乔舒亚却听得津津有味。

当乔舒亚不小心说出“Thank you”,一个侍者开始怀疑并想去叫负责人时,基多此时立即教其他孩子学习说“Thank you ”,让工作人员以为孩子是刚学会外语,顺利化解危机。

说服别人从来都是很艰难的事情。从基多的乐观到用心,可以看出要说服乔舒亚相信谎言不是那么容易,基多的说服技巧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一,描述细节

当乔舒亚执意要走,基多故意装出准备行李出发,同时告诉孩子坦克进行到哪一步,并且他们目前是687分,是第一名,放弃就太可惜。

第二,借用第三方

故意告诉室友巴图坦克的收尾工作,并表达对坦克完成很期待,孩子信以为真。

第三,持续跟进,化解怀疑

为了化解乔舒亚的怀疑,基多带乔舒亚看了集中营工作人员的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

第四,描绘愿景

当乔舒亚知道其他孩子被处死,开始怀疑父亲的话, 厌倦父亲的话,想见妈妈,基多通过“愿景描绘”法,成功地对乔舒亚进行循循诱导,让孩子看到希望。

真正感动人心的不是悲剧本身,而是从父亲这些为孩子着想的每一件小事中升华的伟大,平凡中升华永恒的父爱。

三,无时无刻不忘记对妻子的爱

在集中营与朵拉不能见面,基多利用职务之便,用喇叭放他们在一起看过的歌剧,安抚了朵拉的心。

不惜偷偷用广播向妻子报平安,:早安,公主。无时无刻都在想方设法让妻子安心。

当解放来临之际,基多某夜趁乱不顾自己安危寻救妻子,而被纳粹发现。

这样的爱,对妻子,对儿子,对整个世界,在死难面前,在战争浩怯面前,是那样的伟大。

《美丽人生》到最后响起了一段平静而深情的画外音, “这是我的经历,这是父亲所做的牺牲,这是父亲赐予我的恩典”,犹如父亲最后被押走处死时的平静,还不忘给躲在拉城箱的乔舒亚扮演小丑,给孩子留下乐观而又夸张的形象。最后的胜利确实所以生活和人。

这部经典之作闪光之处随处可见:第一,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美丽人生》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再拼起来给人看,或者说还有拼起来的希望,便在伤感中给人以希望的感动。第二,悲喜剧的表现手法,为了表现更深层次的思想,不让观众沉溺在浅层的感动上。把集中营的折磨等所有的一切比喻成一场疯狂的“游戏”,联军的坦克向乔舒亚驶来比喻成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他们,做到画龙点晴之笔。第三,影片从头到尾画面明丽流畅,并没有在色彩上给观众制造沉闷、压抑之感,以普通家庭为题材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令观众发为突乎意料,耐人寻味。第四,因为共情所以慈悲,影片中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演绎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的情感喜剧在悲剧的氛围中透现,妻子与丈夫、父亲、母亲、儿子、难友们等,表现出爱是无处不在,一线贯穿全剧。第五,片尾对死亡处理非常轻,避免煽情。片中没有直面的血杀,也没有全景的战争场景面,也没有炸药、毒气、死亡、饥饿,屠杀等血淋淋的场景,却通过以普通人及普通家庭的遭际反映出战争的残酷无情,做到以点显面。

一部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爱是我们临死时唯一能带走的东西,它使死亡变得如此从容。

二刷《美丽人生》,感受颇有不同,但每次都是收获满满,这部经典之作给我以下启示:1.现实残酷,用温柔回敬,人生在世,美好会永远存在于一个人的信仰和选择中。2.没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可以美丽的。3.世界再残酷,人生再不完美,总有人能活出精彩,废墟上的雏菊一样坚强又美丽,沙漠里也能开出玫瑰。4.影片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又朴实的道路: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所有的苦难都是暂时的。

它不仅是一部电影,也是一面照向人生的镜子,告诉我们真正能救赎自己的只有自己,只要有美丽的心灵,美丽的意志,不论环境怎样,那人生也是美丽的,值得我们深思。

撰稿人:依蓝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