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狼群告诉我们的道理「《重返狼群》中的狼性:感恩 我们需要向狼学习」
李微漪是四川的一名画家,从小就喜欢收养流浪猫、流浪狗,一次去若尔盖草原写生时,救下了一只小狼。她将这只小狼取名叫格林,《重返狼群》就是根据她和格林之间发生的故事而改编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说中,微漪和格林就像一对母子,上演着平凡却又特别的故事,因为她们的母子情深是跨种族的。记得沈石溪先生曾在《狼王梦》一书中指出,狼是最凶残的动物,饥饿时它们甚至会猎杀同伴,食用同伴的血肉来活下去。人类也有一个词语叫"白眼狼",意思是说狼从来不懂得感恩,你对它再好,它也不会感激你,但在这本书中,格林完全颠覆了我从前对狼的认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被微漪救回都市的格林始终适应不了城市的生活,微漪决定带它重回草原,并将它放归大自然。来到草原后,为了让格林尽快适应草原的生活,微漪每天都带着去捕猎,她从最简单的投食开始,到慢慢放手让格林自己去捕猎,一步一步制定周详的计划,让格林早点回到大自然中去,格林也习惯了人类妈妈的陪伴,它从来不会让微漪离开它的视线,像极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随着时间的推移,格林渐渐适应了草原的生活。
正当微漪为此感到高兴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微漪生病了,不得不回到成都治疗,临走时,微漪将格林寄养在朋友的藏獒场里,让它和藏獒一起生活。半个月后,微漪回到獒场,她发现,生活在獒场的格林已经变成了半个藏獒,它将自己独立求生的本领快忘光了,却学会了和藏獒一样学会摇尾乞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漪气坏了,她意识到,只有真正的深入大自然,远离人群,格林才会变成真正的狼。于是,她带着格林一人一狼重回草原深处,来到了格林的父母亲曾经居住过的狼山。在这里,格林迅速地成长着,它开始自己学着捕猎,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藏食。在狼的生存之道中,藏食和狩猎都是狼族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草原上的冬天,食物非常稀缺,狼每次猎到食物吃不完的时候,都会将剩下来的藏好,并作好标记,以作下次饥饿时享用。
天气越来越寒冷,微漪随身携带的干粮已经吃完了,面对生存的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机,格林担当起了养家的责任,就像幼时微漪对它的照料一样,它每天都出去打猎,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格林无疑就是那个穷人家的孩子。为了活下去,它每天都在和大自然斗争,一次狩猎的失败就意味着饥饿,意味着死神的一步步靠近,即使是这样,格林每次有收获的时候都会将自己的猎物和微漪分享,那怕是一只小小的鼠兔,也会母子俩分食,狼的感恩在这时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白岩松曾经评价格林说它是一只重情重义的狼,所谓的"白眼狼"实在是对狼的一种侮辱,因为它会无私的将自己的食物与人分享,人与人之间却往往做不到,"白眼狼"说的更多的像是人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和狼比起来,人性在许多时候往往会更自私。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个新闻:在江西萍乡有一位王奶奶,八十多岁高龄的她身患多种疾病,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虽然膝下有七个子女,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承担老母亲的赡养义务,无奈的王奶奶最后只好诉诸法庭,将七个子女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七个子女每人每个月支付给王奶奶800元赡养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像王奶奶这样的故事我们隔三差五就会在新闻里看见,某某老人生了几个孩子,老了以后却没有地方可住,住到楼道里,或者靠捡垃圾为生。还有的夫妻,生活遇到一点点小的困难就分道扬镳。而狼一旦选择了伴侣,就会至死不渝。所以,狼性中的确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
其实不单单是格林,狼是非常重情重义的动物,格林的父母亲以及格林都是很好的例子,格林的父亲在它的母亲怀崽时,出去捕食被偷猎者打死了,格林的母亲最后为它殉了情,所以格林才成了孤狼。懂得感恩是我们每一个人类应该向格林和它的狼族学习的!
读书感悟:《重返狼群》。这里是茉莉阅读吧,欢迎关注。本文素材来自知识星球“朝闻道”,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