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只爱1个 他一生爱了3个 却从未滥情的人「三生三世永不相忘」

2024-02-03 08:44:10 来源:搜狐

导言

轻浮,随遇而爱,谓之滥情。多方向,无主次地泛恋,谓之滥情。言过其实,炫耀伎俩,谓之滥情。没条件的痴心忠于某一人,亦谓之滥情。

——木心

1

天缘之合,韵成双璧

那时,他在青神古中岩书院求学,意气风发,才华出众。一日,中岩的主持和尚与王方游春时邀文人秀士为汪碧池取名,使鱼池能为古刹增色。一时间,众人高谈阔论,争相起名,却唯有他的"唤鱼池"三字博得众人齐声喝彩。老师王方更是大喜,拍手称赞,"妙哉,唤鱼,既新且雅,有声有色"。恰在此时,丫鬟将王方的爱女王弗在闺房中的题名送到池边,众人开卷又惊又喜,原来,他与她不谋而合,皆取名"唤鱼池",王方更是情不自禁地说:"此乃天缘之合,韵成双璧。"

唤鱼池

游学中岩文采露,投笺题名巧韵同。千古联姻结佳话,笔落苍岩耀光华。

上天眷顾,父母祝福,二人喜结伉俪。她是知书达理的贤内助,他是卓尔不群的大丈夫。他豪迈洒脱,不拘小节,却少了防人之心。她垂帘听客语,却能未卜先知、一语中的。果然,心胸开阔的他对后来露出小人嘴脸的章敦也是恨之入骨,甚至直言死后也不愿碰面。她红袖添香,心有丘壑、机智无比却藏而不露,用女性温柔含蓄的方式助他考取功名,走上仕途。只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她27岁时就永远离开了他,为他留下了一个6岁的儿子,也留下了长久的追忆和思念。

在她去逝后十年,他夜中梦见亡妻,写下了凄楚哀惋、催人泪下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2

唯有同穴,尚蹈此言

她走后,堂妹王闰之走进了他的生活。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他自己也弄不清娶她入门是对亡妻余情难了的延续,是对稚儿于心不忍的弥补,还是对她长久情愫的满足。总之,他们在一起了,并且有了属于他们二人的孩子。

"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她对三个儿子一视同仁,疼爱不分彼此。他看在眼里,记在词中,藏在心上。后来的她陪伴他经历宦海沉浮,度过了艰难的了"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他落魄时,她可以同他采摘野菜、赤脚耕田;他失意时,她巧妙点醒他,"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

眉山三苏祠

25年的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足可以融化他冷却的感情,况且她"性格温和,知足惜福",给他风雨飘摇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和支持。只是后人一直耿耿于怀她焚毁他的诗稿之举。可是,自己托付终身之人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生死悬于一线,诗稿是成就,也是罪状。对她来说,凤冠霞帔不重要,高官厚禄不重要,甚至才华名望也无所谓,她只要他这个人活着回来,所有附加他这个人之外的部分她都能做到视而不见。她爱得如此纯粹,他又岂能辜负。

她去世时,葬礼极为隆重,他亲自写了祭文《祭亡妻同安郡君文》,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她的灵柩一直停放在京西的寺院里,10年后,终于和他合葬一处。而她远比他想象中爱得更加深沉,因为她生前为他操办了另一场婚事,为他不得志的人生带来了难觅的知音,在她死后以琴瑟和鸣的方式延续了她恋恋不舍的爱。

3

天涯芳草,暮雨思卿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有人说,这是描写他与她相见时的怦然心动。后人虽无从考证,却愿意相信他与她在西湖确实有个美丽的相遇。她自幼就沦落为歌舞伎,但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虽流落在烟尘之中,却独具清新的气息。

他的朋友将她买下送入府中后,他对她青睐有加,帮她取名王朝云,字子霞,教她认字、写诗、填词。她本就灵慧雅黠,又极用心,两人亦师亦友。她不同于闰之的温柔贤良,却与他心有灵犀。她了解他的"不合时宜",更欣赏他的旷达洒脱,更重要的是,她可以读懂他旷达洒脱的背后悲痛落寞。

秋风起,他又"不合时宜"地忆春景,他想她唱一首蝶恋花。她清喉婉转,可才唱一句,突然泪满衣襟。他问她怎么了,她含着泪说,"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后人安慰失恋之人的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其实是从屈原的《离骚》中化用来的。原句是司占卜的灵氛劝屈原说,"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可是屈原心系故国,虽九死而犹未悔,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已经离开,心却难逃,她能体会他的悲痛落寞,而他也只有在她面前才袒露心灵的伤疤,却又不愿她和他一起沉浸在悲秋伤春的的阴霾中,只好笑着抚着她的背说,没必要为我伤感,我能在这天涯海角听你唱《蝶恋花》,就是人生的幸福了,其他的苦痛又算得了什么呢!可她死后尤爱诗词的他终生不复听此词。

她走进了他的灵魂深处,却又独留他一人在人世追忆回味。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的纪念碑

他何其幸运,一生中可以遇到三位女子为其倾注全部身心,成为他的贤内助,知心人和解语花,为他大起大落的不平仕途带来了无尽的温存和慰藉;他又多么不幸,在得失之间不断撞击着爱情的阴晴圆缺,平添了许多爱别离与求不得。

难得,在那个一夫多妻制的时代,他愿意用尽所有可以表达爱意的心思来回应她们的真情,更使得他们的爱情超越了时空,凝聚在在后人的眼里、口里和心里,化作人世的另一番美景。

更难得,后人在品读他的幽默豁达之后,会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却又禁不住在心里发声叹息!

是的,他是苏轼!我知道你也知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