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之将军「盗墓笔记之邛笼石影小说免费阅读」

2024-02-16 08:34:52 来源:搜狐

等拉上来的时候,只见郭林将军已经中毒箭身亡。全身被穿成了刺猬。细细数来,一共是二九一十八只箭,箭箭穿心,仿佛这箭是长着眼睛射的一样。诸葛诞心中一惊,此时方见识了墓道的厉害。

在这个墓道之内,布有销息儿埋伏。

诸葛均暗道:原来那笔仙所画的图里的突起,竟是此墓道四壁布满了暗弓毒弩。心中不觉得此墓一定会是十分的挠头。但是这也更加激起了他的斗志,男人的斗志,血性的斗志......

诸葛诞一见郭林将军惨死,原本不想再损失将官了,打算撤退,但是,此时又一人出列,原来是死去的郭林将军的二弟郭常将军,上阵亲兄弟,冲锋父子兵,看到兄长的惨死,决意要下去,郭常将军一是对国家衷心耿耿,二是不满大哥的惨死,心想:一定要探个究竟。

诸葛诞一看,拦也拦不住,在军中需要这样的勇将,才能够鼓舞士气,所以,稍加思索,嘱咐了几句,就命人帮助郭常将军准备下探地穴的装备。

吸取上次郭林将军的失败教训,士卒为郭常将军准备了藤甲。

书中代言:此藤甲又叫藤甲衣,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铠甲,由南方深山老藤采用特殊编织工艺编制而成后浸泡在桐油中数月精炼而成,刀枪不入,亦可抵挡箭矢,放在水中可漂浮载人而行。但致命的弱点是怕火,遇火即着。关于这段掌故,诸葛兄弟在南阳躬耕之时,早已熟悉其特点和优势,所以才有了后来诸葛亮七擒孟获,在与孟获决战中,孟获搬来藤甲兵大败诸葛亮,但不久诸葛亮用火攻火烧藤甲兵生擒孟获的战事。

所以说,士卒为郭常将军准备了藤甲衣,这一点很是得诸葛兄弟的认可。也算是有针对性的精心准备了。为了以防万一,更好的消除掉探穴过程中的障碍,诸葛均又命人先搬来一块与洞口相仿的巨石,投了下去,只听得里面,乒了乓啷,就如同进了杂货铺儿一样,杂货铺的物品架子倒了,东西掉了下之后的一阵乱响,这是金属碰石之声,也是石碰石之声。唯一一个觉得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是:过了很久,也没有听到巨石落地的声音,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一个物体,在一个很是狭长并且深邃的井洞中下落到井底的时候,所传出来的声音是十分巨大而沉闷的,不可能一点声音都没有。这是不符合常识的。

如果没有传来声音的话,一般有两种可能:

一是石头没有落地,被卡在了岩壁之上,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从表面上看,岩壁是光滑的,另外,巨石自上而下砸下去,是有很强大的惯性的,惯性的作用,会冲破更多的阻碍,下砸巨石的目的就是要破坏掉岩壁上的销息儿埋伏,对于被卡住,也是存在的。

二是这个墓井太深了,深得无法想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有速度的,换句话说,声音传上来是需要时间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着空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每上升/下降5摄氏度,声音的速度上升/下降3m/s。在空气温度为15度时为:340m/s。虽然此墓井从内而外的吹着冷风,很是刺骨,但是,温度下降到零下10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也应该是325m/s。可是,这个声音迟迟没有等到。

要是按照诸葛诞的意思是,就此班师回营,明天再作打算,但是郭常将军等不及了。执意要现在下去探个究竟。诸葛均也明白郭常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也就没有坚持着阻拦。又过了一会儿,觉得应该没事了,墓道里所有的销息儿埋伏已破坏。这才允许郭常下去。满身藤甲装备的郭常,应该说对付再有余量未除的销息儿,也是绰绰有余。

这次的竹筐也变小了一号,目的是尽量少碰四壁,以免再发生不测。

筐一直往下坠,直到很久,还能听到郭常将军的声音,渐渐地,声音消弱了很多,但是还有!

就这样,下坠了很久,准备的绳子快用尽了,叫来后勤士卒,问绳子准备了多长,士卒答道:一百八十丈。

诸葛均念道:‘‘一百八十丈,一丈三米这就是五百四十米。要说这个距离已经足够了。想当年,南阳王贵为皇胄,墓穴深度也就为五十丈,仅限于此。不知此人是何等来历。竟有如此的规模。一时不解,却无碍探穴,也就就此作罢!

为了避免读者难解,也是出于尊重历史,增加历史知识的角度,这诸葛均所说的南阳王,我在书中稍微的说明一下。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两位南阳王,一位很是著名,另一位的名声就逊色很多。他们分别是:

著名的那位:

南阳王朱灿(又名朱粲),隋唐时期的十八路反王之一。安徽亳州谯城人。隋农民起义的首领。原为隋朝县佐吏。后聚众十余万人,从安徽转战到湖北、陕西、四川,自称楚帝,建元昌达。619年,降唐封为楚王,后又依附王世充。621年,被李世民所擒,杀于洛阳。

朱灿在隋朝曾为毫州刺史,当时在隋朝,因隋炀帝开浚千里汴河,连遇饿荒之岁,日以人为食,如逢畅饮,即使两眼通红。

朱灿一直受到伍云召的恩惠。伍云召因父亲伍建章在大殿痛骂昏君杨广而受到满门抄斩不得不起兵造反。伍云召在起兵失败后被朱灿所救。后在伍云召之弟伍天锡及雄阔海帮忙下当上南阳王。后于621年6月与王世充、窦建德等反王被唐朝俘虏并杀死。

吃人魔王朱粲死时,送行的是一群愤怒的百姓。由于朱粲实在太天怒人怨,他被处斩后尸体被扔在大街上,百姓纷纷抛掷砖瓦石头打他的尸体,片刻之间,朱粲的尸体就灰飞烟灭。

这个是一个以杀人为乐的南阳王。行为令人发指!

名声稍逊色的那位:

孙和,年十四,为置宫卫,使中书令阚泽教以书艺。好学下士,甚见称述。赤乌五年,立为太子,时年十九。阚泽为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皆从容侍从。孙权徙和於故鄣,群司坐谏诛放者十数。太元二年正月,封和为南阳王,遣之长沙。太元二年四月,权薨,诸葛恪秉政。恪被诛,孙峻因此夺和玺绶,徙新都,又遣使者赐死。和与妃张辞别,张曰:“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也。”亦自杀,举邦伤焉。

大概意思就是说:孙和小时候因为母亲王夫人受孙权的宠爱而被孙权所喜爱,十四岁时,就安排他为宫廷侍卫,让中书令阚泽教他学习经传典籍六艺。他爱好学习,礼贤下士,颇为人们所赞誉。

赤乌四年(241年),孙权长子孙登病死。赤乌五年(242年),孙和作为孙权的第三个儿子,被册立为太子,当时十九岁。阚泽任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都是他的陪侍随从。

太元二年(252年)正月,孙权封孙和为南阳王,派遣他居住在长沙。当年四月,孙权去世,诸葛恪执掌朝政。诸葛恪就是孙和之妃张氏的舅舅。张妃派黄门陈迁前往建业上疏中宫,并向诸葛恪致以问候。陈迁离开建业时,诸葛恪对他说:“替我转告张妃,到时我一定让她超过别人。”这番话语颇有泄露。又诸葛恪有迁都的想法,派人修整武昌的宫殿,民间有人传言他想迎立孙和。及至诸葛恪被诛杀,孙峻因此事而剥夺孙和的印玺绶带,将他流放到新都,又派使者赐他自尽。孙和与张氏告别,张氏说:“无论吉凶我都跟着你,终不能一人活在世上。”她也自杀而亡,举国上下都为之悲伤。

这位南阳王,性情比较乖戾,较为窝囊,一直是政治罗盘上的一颗棋子,属于政治的牺牲品。一生,可以说是抑郁而终,皇帝没有当上,还落得个自尽惨死。

在他自尽惨死之后,孙峻更为迷信,日夜坐卧不宁,寝食不安,每天做着噩梦,心想,这不行呀,我这一生干过的最坏的事情,无非就是剥夺了孙和的太子位,可能是南阳王孙和心中郁愤,积郁之气未消,变成了厉鬼每天来找我算账呢。于是下令,挖出来,重新在故地挖坑深埋。当时,南阳王的深穴深度是五十丈之深。诸葛均也参加那次皇室的葬礼仪式。颇为壮观,这个不难理解,虽然是孙峻害死了孙和,但是面子上一定要过得去的。

我们今天说的这位,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窝囊废太子——孙和。

南阳王孙和的墓穴也是井葬。他的墓穴就在隆中附近,当年开掘之时,诸葛均也在现场。那个墓葬也算得上是最为上乘的王侯之墓了,今日遇到这样一个纵深一百八十丈的深穴,更是令诸葛均心中不解。

贵为诸侯的南阳王,他的墓穴也不过五十丈。就算此人的级别比南阳王的级别再大三级,一百五十丈也是足够用了。怪哉!想到这里愈觉得纳闷和不妙!暗道一声,不好!怕是出事了!’’想到这里,赶忙命人停止放绳子,静听,在洞口,除了风声还是风声……

*****

各位盗友,感谢关注北派六哥原创的长篇小说《盗墓记》。若想快速阅读已发布章节,可以加微信公众号:QQ974155981

更新时间:工作日更新,周六日休息,欢迎你转发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微信圈或微博。

版权声明:

《盗墓记》是北派六哥的原创作品,本人拥有《盗墓记》的全部版权。禁止任何媒体,网站以营利为目的的转载。如果媒体,出版商或者网站有需要,请与我直接联系!个人微信联系方式:974155981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